首页 > 新闻 > 网评 > 正文     濮阳网-中共濮阳市委门户网站 濮阳市唯一重点新闻网站


还有多少大气包在威胁着农民的安全

作者:  文章来源:濮阳早报  字体:   发布时间:2015-06-24 10:13:04   
   6月16日,濮阳县文留镇李肖寨村发生一起天然气气包爆燃事故,造成祖孙三人受重伤。事故发生后,濮阳县紧急行动,在慰问受伤人员及家属的同时,迅速在全县展开气包安全隐患排查集中整治行动。(6月23日《濮阳早报》5版)
 
    有人说,“亡羊补牢”不如提前预防。但笔者觉得,濮阳县能够这么快地对非法窃气行为进行整治,总比对事故无动于衷要好得多。只不过,我们需要关注的是,这种“亡羊补牢”如何不流于形式,是否真能将此问题从根上解决。
 
    也有人说,李国堂一家是非法窃气,用气包做饭发生了爆燃事故,不值得同情和帮助。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。用气包做饭的问题,可以说绝不仅仅李国堂一家存在,更不仅仅是文留镇一个乡镇存在。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长期以来,油区群众发现,油田井口的伴生气放空后,浪费也是浪费,而将伴生气用塑料袋给收集起来生火做饭,清洁无污染不说,还节省了成本。在胡状、庆祖、濮城、文留、徐镇等油区长大的孩子,有几个没吃过用气包做的饭?所以,因为这个就说李国堂被烧伤“罪有应得”,这是对油区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缺乏了解的说法。
 
    李国堂家的气包爆燃事件已经发生了,对李国堂一家该献爱心的还得献爱心,该救助的还得救助。重要的是,应考虑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。那么,接下来的问题是,对农民用气包做饭的问题,我们该如何对待?是简单地取缔,还是找其他替代品,为农民家中通上天然气?试想,如果油区每户农民都能用上天然气,有几户人家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灌气包呢?如果农民不愁做饭的燃料,谁又会想到这样一个法子呢?笔者不知道油区户户通天然气难度有多大,但产气的村庄用不上天然气,的确有些让人看不懂。
 
    李国堂家发生的气包爆燃事故,也为所有油区群众敲响了警钟:如果继续用这种方式做饭,弄不好下一个悲剧就会发生到自己身上。因此,如果有可能,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式,更何况这种做法本身还是违法的呢?
 
    李国堂家气包爆燃致三人受伤事故,在油区不是第一次,但愿油区群众、政府部门都能够吸取血的教训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不光是濮阳县,所有油区都应排查一下,看还有多少大气包在威胁着农民的安全;不光是油区,全市都应该进行一次大排查,看还有多少安全隐患在危及着我们的安全。


责任编辑:李俊